晦暗时代的民主信徒

在信仰共产主义、社会主义的人的观念里,“民主”的原意虽然是多数人的统治,他们认为“这一概念有其阶级内容和发生、发展的历史过程”。在古希腊,民主指人民掌握国家政权。“资产阶级民主”(bourgeois democracy)是指议会制度和公民在形式上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以及言论、出版、集会等民主权利,实际上它是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方法。有了这样的结论,当年列宁於是辩解说:自由主义的信徒当然要笼而统之论“民主”;马克思主义者则永远不忘问一句:为哪一个阶级?(“...it is n剥削阶级的民主,就没有被剥削阶级的民主。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,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,广大劳动人民摆脱了剥削和压迫,成为社会的主人,才真正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;但对敌人则实行专政,不给以民主”。列宁也相信这样的民主可以在苏联萌芽成长。那显然已经不是西方理念中的民主,而是社会主义民主:“民主是相对的,不是绝对的。在人民内部,民主是对集中而言,人民既享受着民主和自由,又必须以社会主义的纪律约束自己。”

在中国,不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,基本上都不可能接受西方的民主理念上直言,确是当代中国政治史上非常少见的举措,老总统固然不可能听从,即使是后来执政大有开明政风的蒋经国大概也不可能容忍。

林博文的文章说,一九五十年蒋介石过六十岁生日的时候,吴国桢曾经向蒋进言:“国民党党费应不用国家经费而向党员筹募,且应鼓励反对党之成立,俾能奠定两党制度。”吴国桢半生对国家对领袖提出的所有逆耳之言,其实只是希望中国迈出民主的第一步。但是,“蒋介石怎么可能察纳?”林博文说。